1. 冷冻干燥机日常清洁:预防污染与腐蚀
操作要点:
冻干腔室与隔板:每次使用后,用软布或海绵蘸取75%酒精或中性洗涤剂擦拭腔室内部、隔板及托盘,避免残留物腐蚀设备或污染后续样品。例如,生物样本残留的蛋白质可能滋生细菌,影响下次实验结果。
冷凝器与干燥室:每月用压缩空气或软毛刷清理冷凝器散热片表面的灰尘,防止散热不良导致制冷效率下降。若设备无自动除霜功能,需手动清除冰层,避免冰层过厚影响性能。
外部清洁:定期用干布擦拭设备外壳,避免灰尘堆积影响散热,同时保持控制面板干燥,防止误触导致操作异常。
案例支撑:某实验室因未及时清理冷凝器灰尘,导致制冷效率下降30%,清洁后恢复至标准性能。
2. 润滑维护:减少部件磨损
操作要点:
传动部件:每季度对轴承、链条、齿轮等传动部件涂抹专用润滑油(如硅基润滑脂),减少摩擦和噪音。
真空泵维护:每月检查真空泵油位,确保油标在正常范围内(通常为1/4~3/4)。若油质浑浊或乳化(含水),需立即更换新油,避免润滑性能下降导致泵体损坏。
压缩机保养:每年更换或清洗空气过滤器、润滑油和冷凝器,确保压缩机稳定运行。
数据参考:厂家建议真空泵油每6个月更换一次,若处理高含水量样品,需缩短至每3个月更换。
3. 密封检查:确保真空与温度稳定性
操作要点:
门密封圈:每次使用前检查冻干腔室门密封圈是否完好,查看有无裂纹、老化或变形。若发现密封圈损坏,需及时更换,防止真空泄漏导致样品氧化或干燥失败。
管道接口:定期检查真空系统各管路、阀门连接处是否紧固,使用检漏仪或肥皂水排查泄漏点。
橡胶阀与密封垫:每月检查所有橡胶阀和密封垫是否老化或变形,及时更换受损部件,确保设备密封性。
案例支撑:某制药企业因未及时更换老化的门密封圈,导致真空泄漏率上升20%,样品含水量超标,影响产品质量。
4. 深度消毒:防止交叉污染
操作要点:
消毒剂选择:每次使用后或处理不同批次物料时,使用适当的消毒剂(如过氧乙酸、次氯酸钠)对冻干腔室、冷凝器等关键部件进行消毒,防止交叉污染。
操作规范:关闭电源并排出所有气体和水分后,用喷壶或刷子均匀涂抹消毒剂,作用10-15分钟后用清水擦拭干净,避免残留腐蚀设备。
记录管理:详细记录消毒时间、消毒剂类型及浓度,便于追溯和分析。
数据参考:某医院因未定期消毒冻干机,导致不同批次药品交叉污染,造成经济损失超50万元。
5. 长期停机管理:防止部件腐蚀与损坏
冷冻干燥机操作要点:
排空残留水分:若设备停用超过7天,需排空腔室、冷凝器及管道内的残留水分,防止腐蚀或微生物滋生。
真空泵保护:排空泵内旧油并清洗,注入少量新油后手动盘转泵轴数次,形成保护膜,防止内部零件锈蚀。
存放环境:将设备放置在干燥、通风的环境中,避免高温(>40℃)或潮湿(湿度>60%)导致电子元件老化或金属部件腐蚀。
案例支撑:某实验室冬季未排空水箱,导致水管冻裂,维修费用达设备原价的25%。